关于漏打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
一、使用环境
远离大功率、强电磁干扰的用电器和环境。
二、控制卡输入口简介
1.注意事项:
a.以下参数是在本公司环境下测试得出的,考虑到客户实际使用时复杂的环境,客户使用参数时请保守设置,保证打标卡接收到的触发脉宽及触发间隔优于推荐参数。b.为确保板卡接收信号无误可设置为闭环模式,即:板卡接收完信号,打标结束后给出一个输出信号后上位机在接收到信号后再给下一次触发信号。
2.开始标刻端口:
端口检测原理:开始标刻端口,软件在打标空闲时(打标进行中不检测)每隔200ms检测一次输入端口状态,如果检测时端口状态满足触发条件,就会执行标刻。
产生漏打原因:触发间隔小于检测间隔即会造成漏打,即在标刻过程中,再次触发,则当前这次触发不会被板卡采纳,即出现漏打。
解决方案: 增加触发间隔时间,增大满足条件的电平脉宽。使用“使能开始标刻信号锁存模式”功能。
推荐参数及配置:触发脉宽不低于200ms;触发间隔不低于加工时间。3.普通输入口触发:
端口检测原理:软件在计算机进程允许下一直检测输入口状态,也就是只要当前进程不被占用就一直检测,检测间隔不固定。
产生漏打原因:基于检测原理,此类型的漏打于计算机性能有关,计算机进程被占用,或者触发间隔过小都会造成漏打
解决方案: 要求客户提高计算机性能,检查计算机有无运行占用进程较大的程序,增加出发间隔。
推荐参数及配置:触发脉宽不低于10ms,不高于打标时间;触发间隔不低于加工时间。
4.硬件检测输入口:
端口检测原理:硬件在打标空闲时一直检测触发信号,满足触发条件就会执行标刻,信号检测由板卡完成,与软件无关。
产生漏打原因:触发间隔太小即会造成漏打。
解决方案: 使用“硬件度输入口”功能,增加触发间隔。
推荐参数及配置:触发脉宽不低于10ms,不高于打标时间;触发间隔不低于加工时间。
5.飞行触发端口:
端口检测原理:在飞行模式下,硬件一直在检测触发信号。
产生漏打原因:触发间隔过小,即在标刻或者数据传输过程中再次触发即会出现漏打。
解决方案:增大触发间隔。
推荐参数及配置:触发脉宽不低于10ms;触发间隔不低于加工时间。
三、配套硬件要求
1.用PLC时使用固态继电器转接,避免使用触点继电器,因触点继电器响应时间较长可能会造成的漏打,也可能会因抖动引起二次触发导致多打的现象。
2、光电开关推荐PNP型,因PNP型抗干扰能力好于NPN型。